近年来,随着数字经济发展,线上图书消费市场持续升温,每年6月更是童书消费旺季。
在全球范围内,免费学前教育正经历从慈善救助、政策补贴向全民普及的系统演进,这是国家对教育公共性和儿童发展权利的深刻认知转变。德国则确立联邦承担60%运营补贴、地方负责基础设施投入的机制,同时设立低收入家庭专项减免政策,提升了政策的精准性和普惠性。新加坡注重财政补贴的精准性和覆盖面,设有基础补贴、附加补贴、学前教育援助计划等多层机制,依据家庭收入和儿童情况精准核算。
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,教育部将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,指导各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,全力以赴实现“平安高考”目标任务。在强化综合服务保障方面,教育部介绍,通过深入开展“2025高考护航行动”,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交通、食宿、卫生、噪音治理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保障。继续做好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考试服务,为12个省份的16名盲人考生专门命制盲文试卷,为1.4万余名残障考生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。
记者注意到,该《意见》从适用范围、鼓励使用场景、限制使用场景、违规处理等多维度,为“人工智能+高等教育”量身定制“使用守则”。去年7月,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》,要求AI生成内容不得超过全文20%并需标注。
意见提出,要推动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,围绕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转化、企业孵化、技术推广、检验检测认证、信息技术、工程技术、科技金融、知识产权、科技咨询及其他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部署,明确发展任务。
在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魏家峁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,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思耀国正带着村民,通过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。在位于米脂县的榆林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锋旺教授团队正在基地开展品种选育研究。示范站2020年挂牌成立,引进7人专家团队,累计筛选出新品种3个,引进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数十个,培养基层技术员50名,培训果农2000余人次,带动米脂县推广山地苹果种植23万亩。
从2021年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以来,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不仅未得到根本缓解,反而因为各方面原因进一步加剧。学校应在教育观念方面对家长产生积极影响,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人观。最后,学校要着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,建立彼此信任、相互尊重的家校关系。要破解焦虑传导困境,让学校成为“专业支持者”而非“压力转嫁者”,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沟通能力是一个关键点。
师范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军,是实现国家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,更是基础教育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。这一实践表明,将教研模式迁移到师范生的培养中,能够为师范生的专业发展筑牢根基。这种成熟的教研模式引入师范生培养领域,并非简单的模式复制,而是基于师范生成长需求的创新应用。为充分发挥教研模式在师范生培养中的价值,需要教师、学生、学院多方协同,从观念转变、教学革新、实践参与和机制创新等方面发力。
实施意见提出,要推动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,围绕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转化、企业孵化、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部署,明确发展任务。要加快转型升级,强化科技服务创新,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,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,促进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,推动科技服务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发展。
前不久,由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主办的“教育部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区级培训者培训”落幕,全区39所幼儿园的66名园长和骨干教师在为期3天的沉浸式培训中,共同探寻提升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的“密钥”。据介绍,本次培训以“现场诊断干预式研训”为切入点,构建起学员“诊断—研讨—改进—实践”的螺旋式能力提升路径。据了解,自2022年入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以来,甘州区已开展12场专题研修,覆盖学前教育教师2000人次,培养近100名骨干培训者。